你是我牵挂的髓缘,疫情反复不断,但阻碍不了我入库时的心愿。
12月12日,宝山区又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志愿者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捐献,成为上海第568例,宝山第34例捐献者。
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
曾老师,是一位刚入职一年多的幼师。在重庆读大学的她,一次课间,偶遇校红十字会在开展一个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宣传活动。接过志愿者传递的宣传单,第一次了解了造血干细胞的作用,心想着既然遇到了那就入个库吧,万一哪天就与患者配型成功了呢。于是,就去登记了信息,采集了血样,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志愿者。视作生活里的一个小插曲,往往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淡忘,而往往被人淡忘的事却已深深地埋下了生命的种子……
2022年4月初,在我区大场镇一幼儿园上班的曾老师接到了一个来自重庆红十字会的电话……正是她那一次不经意的举动,筑就了属于她的那万分之一的髓缘。曾老师说:“当我得知我和一位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后,心情是十分激动的,我没有想到当初一个随心之举,竟真的能和一位患者配型成功,我的心愿实现了!”挂断电话后,立马和爸妈说了这件事,本想着怎么应对他们的劝阻,但他们却在了解情况后,对我说:“孩子,你已经成年了,我们尊重你的决定,支持你!”征得父母同意后,曾老师跟工作人员表达了捐献意愿,并由上海分库接手安排后续的捐献流程,但受疫情影响,捐献只得暂时中止。
静静等待半年之后,10月初终于启动了捐献流程,在上海分库工作人员的细心安排下,曾老师的高分辨、体检都进行得十分顺利。拿到体检结果后,她便迫不急待地向园领导说明了情况得到了大力的支持,都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并表示会提前安排好同事接替她的工作,让她不用担心。

与供者所在单位沟通,取得园领导支持
有了家人和单位领导的支持,曾老师没了后顾之忧,于是调节好工作和生活,期待着早日为对方七八岁的孩子实现捐献,但又因患者病情不稳定和对方属地疫情的变化而推迟。这使曾老师不由得担心起来,七八岁的年纪每天都要遭受病痛的折磨,自己却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默默祈祷,希望孩子的病情能早日稳定下来。
终于在11月4日,迎来了好消息,患者的病情稳定下来了,可以进行准备了!曾老师又急切地配合工作人员走流程,重新进行了体检,签订捐献意愿书。11月底,就在她调适好身心状态、收拾好行李准备去医院实现捐献时,全国的疫情又多地散发,也波及到了上海,她所居住的社区被列为高风险地区,她也无奈被封控在家,触手可及的髓缘之愿又戛然而止。居家期间,她随时关注着疫情的变化,严格做好个人的防护,每天与分库工作人员沟通情况,并在心底默默祈祷……好事多磨,经历一波三折之后,她终于实现了点亮生命之光的爱心夙愿!
在同意捐献协议书上签字
这就是阳光美丽的造干捐献者曾老师,看上去身材娇小、表情平静,内心却无比强大、爱心满满,她用坚持和善举开起了另一个生命重生的美好!这亦是一名人民教师为人师表的最好表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在全社会弘扬奉献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希望广大有爱青年加入到造干宣传与征募的志愿服务行列,用点滴爱心浇灌文明之花、点亮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