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党102周年之际,宝山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中又迎来了一位新成员——上海市第582例、宝山区第36例捐献者小晨(化名),她是一位出生于1999年从事互联网工作的Z世代爱心青年!
捐献当天,上海市红十字会、团市委以及宝山区红十字会、团区委的领导一行来到医院看望慰问,并送上捐献证书、纪念牌、慰问信、鲜花为她的大爱之举表示赞赏和感谢!

通过与小晨的交谈得知,自从小学学到一篇名为《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文章中描述的大爱故事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于是献血便成为给自己成年立下的第一件必做之事。成人礼后不久她就马上付诸于行动,成为了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并在一次大学校园的献血中遇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讲活动,那是她第一次获悉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可以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一个新的爱心种子又在她的心底悄悄播下。她说:“直到参加了那一次宣讲,让我震撼于当今医学的发达,和生命的重量相比一些微不足道的代价,就能从‘绝症’中抢夺生存的机会,真的是一件极其不可思议、又令人感动的事情。所以在那天,我毫不迟疑地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希望有一天我的造血干细胞能带给另一个患者重生的希望。”
造干高分辨配型就像一条弧,只有找到与之匹配的弧才能凑成一个圆,这就是缘分!静静等待六年后,终于与一位“00后”刚满十八岁的花季女孩筑起了“髓”之缘分,这让她非常的感慨。接到红十字会配型成功的消息后,她第一时间告诉了家人,虽然父母的思想都比较传统,但在小晨的开导下都很快选择了支持,这更让她感动。父亲是一个相对沉静但乐于助人的人,在获知女儿的干细胞与另一个患者配对成功准备捐献时,很认真地在电话那头听了小晨的想法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流程,最后鼓励她说:“孩子,只要你想,对自己没有危害的话就去做吧”。小晨的堂姐,是一个理智善良的人,她听说小晨准备捐献的事,第一反应是不赞同,但在详细了解了所有流程和风险后,最终即使纠结,也尊重了小晨的选择。还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对她说:“有能力和有勇气是两回事,你真的很棒!”,这句话实在令她很是触动。
小晨反复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在和亲友谈起这些事的时候,比起他们用“大爱”“奉献”这类字眼来形容捐献这件事,她更愿意希望通过自身的行动让周围的朋友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和过程,让人人都知晓其实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如一次成分献血那样的简单!
这就是乐观开朗有爱心的Z世代热血青年小晨,经过近4个小时的捐献后虽说有些疲劳但她仍对自己说:哇,这么低的概率都被你碰到,有机会挽救一条生命真的太酷啦!